我的“老朋友”:马三立老师

马三立

弟兄十二我行七,推倒四六二十一 —— 马三立

今天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,一直想写一篇关于马老相声的博文,但自己总是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作为放弃记录的借口。毕竟对我来讲,能写500字真的很难很难,并不是我没有想法,只是总感觉自己的文字能力不够表达自己的情感。正因为这样,后台文章管理里已经存放了10多篇草稿文章。

我和马三立老师并不认识,之所以在标题里称马老师为“老朋友”,是因为他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,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,已成了我的睡前必听。我的手机里唯一的音频文件就是马三立老师的相声段子,多达50段,经常重复的听,而且每段都感觉百听不厌。

马老师的相声段子,包括传统相声段子,在马老口中说出来,都感觉是实实在在发生在马老身上的事,没有任何表演的感觉。包括相声中对主人公的称呼,如“马善人”、“马大学问”、“马三芋”、“马喜藻”等等这些塑造的人物形象。

当然,马老的相声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完美,他也在不段的学习,对相声不段的加工。通过听他的一些多个版本的段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对比,在语言词汇的使用上会有一些不同,包括语言的精炼程度,事件的贴合程度等等,都有改变和提升。建议大家听听马老的不同版本的相声节目《开粥厂》,虽然有不同,但并不是很大的影响,但仔细听,认真体会,会发现其中的一个版本更好一些。

马老天生就是说相声的大师,他的语言魅力真的是无人能及,无论是单口还是对口相声,他的对接都那么的恰到好处。每一句台词的语气,台词之间的停顿,把质疑、紧张、生气等等都通过声音很形象的传达给了听众。最重要的没有任何表演的成分,很自然的表达了出来,这就是艺术。

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,当然也听过其他大师的段子,像刘宝瑞、侯宝林,这两位相声大师的相声我也很喜欢听。刘宝瑞的单口相声,魅力在于他一个人对不同角度的塑造的转变,和对方言的巧妙运用。包括现在的相声演员——郭德纲老师的段子我也听过很多,而且郭老师的很多段子是传统相声,有一些刘宝瑞老师和马三立老师都有讲过,所以我能有一个很好的比较,当然可能比较主观。我一直觉的郭老师的相声表演能力不够出色,因为他给听众一种表演的感觉,我听他的段子感觉就是在表演。而且相声应该挺忌讳语言上的小问题吧,例如郭老师有一个小动作“说完一段后经常低声哼哼”,这其实在语言表演节目里还是很影响整体感觉的。

写到这里,还是感觉很乱,我想表达的意思越来越乱。如果你是一个相声爱好者,建议你多听听马三立老师的相声段子,他对语言、语气的运用真是的太厉害了。

文化有限,词不能完全达意。最后祝所有朋友新年快乐,2015年平安喜乐相随。